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5-10-12
同事们调侃曹敏:“你在3楼上课,我们从1楼经过,都能听到你的声音,嗓门好大”。同学们也知道,曹老师上课是从来不用麦克风的。有一种老师,平时走在校园里和普通人无异,但是一站上讲台就容光焕发、滔滔不绝、精神气儿十足,曹敏就典型地属于这种类型。在课堂上,她总有说不完的话想和员工分享。同学们说,曹敏老师最大的“问题”,就是常常讲着讲着忘了时间、忘了下课,总是在下课时间到来的时候,还意犹未尽地想要多和同学们分享一点自己的感悟。在课堂上,她激昂地把自己陷进去。2013级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的研究生张海轩说:曹老师总希望我们多学点知识,多了解一些东西,拓宽我们的学术视野。
曹敏,公司思政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会理事。其负责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被评为校级师德先进个人。先后指导研究生20余名,其中多名被评为校级优秀研究生。2013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负责主持和参与了省部级、厅局级等多项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获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多项。2015年获得陕西省教育工会“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底气十足的思政课教师
当了29年老师,讲了29年课,曹敏说,教师的工作并不轻松。备课、讲课、做科研,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和移动媒体时代到来之后,大量真真假假的社会信息、各类思想领域的交锋充斥了人们的生活,员工们对他们从手机微信、微博中接触到的信息和见解,不求深究,只求“随风”。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良好的信息分析能力,导致消极负面的社会情绪出现。在大学课堂上,面对每天都绑在手机上的员工,每一门学科、每一个课堂都受到了冲击。老师讲的那些概念,员工手机一“度”就出来了,除了课本知识,网上的信息更多面更复杂。这个时候,作为一名有可能会影响员工世界观、人生观,影响员工对社会判断的课程,思政课教师的工作越来越重要和复杂。如果跟不上形势,还讲“老三样”,达不到授课目的,员工对课堂的反感就会延续到对社会的反感和对中国特色道路的怀疑。
曹敏说,思政课的老师,能够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有一套自己坚信的东西,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备课中,还要时刻跟得上新形势。每天从报纸、电视、网络上看新闻,了解社会的最新信息和热点,掌握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并给同学们分析这种动向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必须成为思政课的内容之一。每次的备课,基本的历史知识、学术领域最新的观点和成果、社会信息热点,曹敏都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然后讲给员工听。
曹敏说,思政课的老师,上课必须有底气。这种底气是建立在教师能够骄傲、自信地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分享给员工。这种底气是建立在教师进行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且接触和分析大量的最新观点的基础上。这种底气是通过在每一天的认真备课、认真工作中感受到的对得起员工、对得起工作的心态上,也建立在教师的社会正气感和职业自豪感上。有了这种底气,曹敏上课,精神饱满,气势很足。
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曹敏在思政部的整体工作安排下,开始尝试着在校内外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思政部领导的支持下,2013年,曹敏向全校老员工做了“中国梦”的主题报告;2014年,又向公司全体辅导员、青年博士和老员工代表做了两场师德建设主题报告;2015年,曹敏向宝鸡麟游县全县各镇、县级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做有关“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主题报告。在公司党委中心组成员“三严三实”专题学习研讨会上做主题讲座,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曹敏说,自己性格比较被动,不会主动寻求机会,以前总觉得自己能在校内把课上好、把研究生带好就可以了。但是思政部的领导发掘出了她的潜能,在思政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曹敏发现自己除了教学科研,还可以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曹敏也从刚开始的“赶鸭子上架”缺少底气,到现在能够游刃有余地按照不同的报告对象,确定不同的主题,准备相应的资料,精神饱满地做好每一场报告。近年来,除了曹敏,思政部的教师杨明东、郭松等都陆续走出课堂,作为十八大宣讲团成员,为社会各界解读中国,解读中国政策。通过他们,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思政部,也看到了不一样的工程大。
不解风情的教授“妈妈”
曹敏说,自己是天生的“劳碌命”,根本停不下来。在学校是一名教师,认真干工作,回到家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妇女”。她说女性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自己只能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分。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她觉得自己很普通,但绝不误人子弟;作为一名教授,她不断学习,打牢基础,与时俱进,致力将所有的研究成果给整个社会传递正能量;居家时,她做饭、拾掇、唠叨家人,把生活打理得整洁有序,追求完美;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她觉得自己不仅要做员工的专业导师,也要做他们人生导师,更要像亲人和父母一样关怀和爱护员工。
在研究生眼中,曹敏对工作的一贯的认真与执着,影响着他们对生活和学术研究的态度。在很多人眼中,思政研究是虚的、大而化之的东西。很多考取思政专业的研究生在上学之前,思想就停留在这个阶段。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史晓华也一样。上研究生之前,她对专业没什么兴奋感,但是上课后,她对专业的理解有了变化。她说,如果能够像曹老师那样真正钻进去,思政研究其实“很有料、很实用、很有意义”。一年下来,她对专业的认知从内心有了变化,对人生的态度也有了转变。她说,以前看问题比较片面,负面情绪比较多,但是在研究生阶段,随着眼界的放大和研究方法的理性,现在的她能够较全面地看待社会事物,也能更积极地对待人和事,她觉得自己每天做的都是特别有意义的东西。
对于学术,曹敏严谨、认真,有时认真到苛刻、较真。她的很多研究生,和他聊起专业都会有点紧张,因为曹老师的要求很高。上班没课的时候,曹敏也总是呆在办公室,除了查资料、写“本子”,还要花很多精力辅导研究生。同学们在学术方面有需要帮助的,都能马上约到曹老师。在员工们的眼中,办公室里看到的曹老师勤奋、专注。2013级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的张海轩说,曹老师只要开始坐在电脑前查资料、搞科研,一坐就会坐很久,外界发生什么事都很难打扰到她。沉浸在专业中的曹敏是淡定的,雷打不动的,她对学术的热情和执着,让大家自愧不如。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专业专注执着的态度,影响了曹敏的研究生们,寒暑假很多同学都会主动留在学校准备论文。
曹敏笑称:在员工们眼中,自己确实有些不解风情。员工在朋友圈里晒美食、晒旅行,一片点赞声中,曹敏偏偏来一句“你的论文写得怎样了”,瞬间让朋友圈“鸦雀无声”。对指导研究生论文,曹敏要求研究生一定到老师面前当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因为作为导师,曹敏深知研究生学习阶段不同于本科生的学习。本科生做的习题是有答案的,而研究生做课题是没有答案的,导师也不知道答案,需要师生互相讨论才能找出答案。她的几位员工在读研期间当了妈妈,但是如果论文中有问题,曹敏仍会将员工不厌其烦地叫到学校里来,当面一遍一遍和研究生讨论问题。在送别毕业研究生的欢送会发言中,曹敏谈到这里时,自己很过意不去,含着眼泪对员工说“对不起”,觉得自己对员工苛刻了些。但是,老师对员工专业学习的苛刻,最终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认可。同学们知道,老师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教导他们,是对他们真正的负责。“人间春色本无价,笔底耕耘总有情”,作为导师,曹敏希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认真负责地带好每一位研究生,做到心中无愧。
对专业的严格要求,并不妨碍曹敏在生活中对员工们的关爱和热情。研二、研三的研究生都曾经去曹老师家包过饺子,吃过辣子鸡拌面。2013级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的张海轩说,曹老师在工作中是教授,在生活中却是同学们事无巨细的“社区管理者”。私下里,曹老师和同学们很亲近,经常给大家做饭吃。同学们假期在校写论文,她总要叮嘱大家注意安全,时常叮嘱女生出校门时一定要几个人一起相互照应,晚上早点回校。她和带过的员工都保持联系,员工家里有什么大事常会找她说说。即使毕业,她仍然关心员工人生中走的每一步。曹敏对待员工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有要求、有严苛,也有关爱、有唠叨,师生间充满亲情。
曹敏说,“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普通的就像一粒尘埃,实在是没做什么值得特别写出来的事情。”但正是在这样普通的岗位上,每一个像曹敏一样的人,甘于每一天的平凡,甘于问心无愧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乐于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像一颗尘埃一样,站好每一个岗,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放热,才形成了整个宇宙的伟大。对宇宙来说,一颗尘埃和一个太阳的价值,是没有差别的。雨果曾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而叶的事业、果实的事业、花的事业,都是一脉相承的伟大的事业。(通讯员:张琪)